理论作曲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创作、演奏、演唱基础的音乐后备人才。目前开设有理论作曲、视唱练耳、基础乐理、和声学、民间音乐、音乐欣赏等六门专业和基础课程。现有教师中副教授1人,讲师5人,助教2人。理论作曲学科教师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,还创编出版了大量乐谱、CD及音乐基础课教材,注重学科及师资力量建设,经常开展对外交流和采风活动。同时,理论作曲作曲学科为本院及中央、中国、上海、国外等音乐学院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。
朱培宾 附中理论作曲学科主任、正高级讲师 天津艺术特长生考级评委
1996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并留校任教。200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,获艺术硕士学位。担任作曲、乐理、视唱练耳、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主要代表作:童声合唱套曲《古辞新韵》、童声合唱套曲《蓝色夏令营》、声乐套曲《滨海音诗》、声乐套曲《华夏略影》、《C宫调前奏曲与赋格》、《钢琴变奏曲》、《弦乐三重奏》、钢琴组曲《澳门》、管弦乐曲《香溪怀古》等,并著有《裴波那契数和黄金分割在巴托克音乐体系中的运用》、《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》、《炎黄风情复调技法研究》、《春梦·飞花——肖邦24首前奏曲的创作与演奏》等多篇论文和论著。曾在北京大学、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《带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走进肖邦》大型学术报告会。
专业教学成果:杨恺(中央音乐学院硕士)、于川(中央音乐学院博士)、张博(中央音乐学院硕士)、邵姺(奥地利音乐学院硕士)、孙婵(荷兰方提斯艺术学院硕士)、展驰(中国音乐学院学士)、张艺馨(中央音乐学院学士)、邹睿(中央音乐学院学士)、王瞾(中央音乐学院学士)等等。
1996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,师从鲍元恺教授学习作曲。毕业后留附中任教,主要教授和声、视唱练耳和乐理。2007年考取厦门大学艺术硕士作曲专业研究生,师从鲍元恺教授,重点攻读管弦乐配器。于2010撰写了毕业论文并举办了毕业作品音乐会。同年获得厦门大学硕士学位。
2000年举办了自己的教学汇报音乐会——《视唱练耳音乐会》,这场音乐会的形式在当时是首创的。受到了院领导和校领导的肯定。2010年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场教学汇报音乐会——《双钢琴改编作品音乐会》。论文《浅谈视唱练耳课的两个环节》发表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第三期,论文《浅谈视唱和听写的科学训练》发表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丛书《音乐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》。
教授课程:乐理、视唱练耳、音乐名作。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任职以来,连续四届参加理论作曲学科举办的音乐知识大赛;所写论文在2007年的《艺术教育》中发表;曾连续两年担任班主任一职,期间积极配合学生科的工作,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出及文体活动。

刘奕凡 附中理论学科视唱练耳教师